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
“归属感是对一个地方最高的评价。”从安徽宿州跨越千里奔赴山东潍坊,这座城市,以其独特的魅力,让八万安徽人在此扎根,将他乡变成了故乡,成为了心灵深处最心安的归宿。
潍坊的文化底蕴,为漂泊之人构筑了精神的避风港。初到潍坊,漫步在大街小巷,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,让人沉醉其中。这里崇文尚德之风源远流长,母亲般张开双臂拥抱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。
潍坊,知识的火种代代相传。街头,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清脆悦耳,那是对知识渴望的最美音符;学府内,莘莘学子潜心钻研的身影,是追逐梦想的生动写照。古老的书院旧址静静矗立,是历史的见证者,诉说潍坊崇文精神的深厚过往。郑板桥在此为官时留下的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,不仅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情怀,更是对潍坊崇文尚德之风的深刻诠释。大文豪苏东坡的足迹与诗篇,为潍坊的文化夜空增添了璀璨星光,引得后人不断吟诵、品味,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愈发醇厚。民间艺人专注绘制风筝、雕琢剪纸的场景随处可见,他们手中的风筝色彩斑斓、造型各异,翱翔天际时,将潍坊的文化名片播撒四方;一幅幅剪纸作品巧夺天工,花鸟鱼虫、人物故事跃然纸上,用一双双巧手传承着古老技艺,延续着文化脉络。陈介祺倾其一生痴迷金石研究,其严谨治学之风在潍坊大地吹拂,激励着后人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永不止步。对于从安徽而来的人们,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,感受到的是跨越地域的精神滋养,找到了文化认同的归属感。
潍坊的发展活力,为逐梦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。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,潍坊人凭借着敢闯敢试的求变基因与唯旗是夺的争先气魄,创造了无数辉煌。全国第一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、第一台微型计算机、第一台程控交换机诞生于此,彰显了潍坊在科技领域的无畏探索。如今,潍柴、歌尔、豪迈等制造业旗舰企业强势崛起,大批单项冠军、隐形冠军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蓬勃发展,“潍坊智造”“民族动力”声名远扬。在经济转型的浪潮中,潍坊始终勇立潮头,贸工农一体化、商品经济大合唱、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创新实践,成为全国典范。步入新时代,潍坊持续深耕创新“三个模式”,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,向着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行。对于八万在潍坊工作、创业的安徽人来说,这里充满了机遇与可能。他们参与到潍坊的发展建设中,见证着自己的努力与这座城市的进步紧密相连,在这里,他们实现了个人价值,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富足,潍坊已然成为他们梦想绽放的地方。
潍坊的开放包容,让异乡人找到了家的温暖。作为自古以来的商贸往来重要枢纽,不同地域的文化、思想与技艺在这里交融碰撞,铸就了潍坊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。国际风筝会作为潍坊的亮丽名片,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和游客纷至沓来。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翱翔,不仅展示了潍坊面向世界的开放姿态,更牵起了潍坊与世界的友谊之线。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开展,让潍坊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。在潍坊,商场里汇聚全球商品,满足居民多样化物质需求;乡村也不再是消费洼地,物流网络完善,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,农村居民同样能享受丰富商品。餐饮行业蓬勃发展,本地特色美食与异域风味佳肴应有尽有。对于身处潍坊的安徽人,无论是生活购物还是休闲娱乐,都能在这里找到熟悉的感觉。潍坊还积极吸引各类人才和投资,为创业者提供广阔发展空间,为打工人给予平等就业机会和良好职业前景。在这里,不同地域、不同背景的人们和谐共处,共同为潍坊发展贡献力量,共享城市发展红利,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尊重与包容,真正融入这座城市,将其视为自己的家。
潍坊,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、蓬勃的发展活力、开放包容的胸怀,让来自安徽宿州的人们跨越千里之后,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,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。此心安处是潍坊,它承载着人们的梦想与希望,见证着奋斗与成长。